印度反垄断制度简介 为中国公司指南
印度反垄断制度简介 为中国公司指南
不断增长的印度市场吸引着众多中国公司前来淘金,对于这些公司而言,掌握与竞争相关的印度反垄断法律条文是一门必修课。
2002年《竞争法》规制的范围包括反竞争协议、滥用市场支配地位和企业合并。本文将重点分析前两个领域。
反竞争协议
《竞争法》对于反竞争协议的界定相当宽泛,具体包括:
a) 固定价格、提供折扣、划定业务范围和客户、限制技术创新、生产或供货以及允许串通投标的横向协议;
b) 涉及独家经销和购买、拒绝交易和固定最低转售价格的纵向协议;
c) 口头或书面的协议、安排或协同行为,不论有无强制执行力;
d) 实际或潜在的竞争对手之间成立合营企业而该等合营不具有促进生产和销售效率的作用;
e) 竞争对手之间的联系(包括交换商业敏感信息)。
滥用市场支配地位
占据市场支配地位本身并不违法,但滥用该等地位,从而使公司的运营能够不受外部竞争的影响或对其竞争对手或消费者带来负面影响的,可被视为滥用市场支配地位。
《竞争法》详尽罗列了被视为滥用市场支配地位的各种行为:
1) 剥削性滥用行为,例如:
a) 不公平或歧视性的定价,包括掠夺性定价;
b) 关于商品和服务销售的不公平购买条件。
2) 排挤性滥用行为,例如:
a)限制性的商品生产、服务提供或技术开发;
b)市场进入机会有限或禁止进入市场;
c)合同的订立受限于无关的附加义务;
d)利用在某一市场的垄断地位来进入其他市场或维护在其他市场的地位。
印度竞争委员会(CCI)是印度《竞争法》下唯一的决策机构,因此,印度法院不具有相关管辖权。在是否违反了《反垄断法》的问题上,CCI对于案件的裁决是终局性的,目前没有任何方法来就相关事项达成和解或撤销申诉。除了可以规管自身的程序外,在审理诉讼时,CCI拥有相当于1908年《民事诉讼法典》项下印度民事法院的权限。这意味着,CCI有充分权力进行搜查和扣押(又称为“突击检查”)、要求披露和出示文件及传唤证据。
中国公司为何应注意这些规定?
这是因为违反《竞争法》的后果是严重的:
a) 违反《竞争法》可能使公司面临最高为其最近三年平均营业额10%的罚款;
b) 对于卡特尔,罚金可追加至违法期间每年利润的三倍或营业额的10%(以较高者为准);
c) 公司的董事、经理、高级职员和秘书个人可能会因其同意、默许或疏忽行为导致违反《竞争法》而被处以罚款;
d) 客户或竞争对手等第三方可能会针对公司提出损害赔偿;在某些情况下,公司甚至可能面临由相似处境的声称受害者提起的集体诉讼;
e) 公司已签署的协议如果违反《竞争法》的规定可能会丧失效力,并有可能被CCI修改;
f ) CCI总干事办公室启动正式调查通常需要公司管理层的大力投入或参与,并需要公司承担大笔费用,如法律费用和机会成本;
g) 针对公司的调查或命令可能会导致负面报道和声誉受损;
h) 世界各国的竞争主管机构(如CCI)之间互相合作——这一点对于国际性公司而言尤其值得关注。印度已与美国、俄罗斯的竞争监管机构签订了合作协议,未来还将签署更多类似协议;
i) CCI已对一些公司和滥用市场支配地位的行为开出了巨额罚单,例如水泥行业的一些公司被处罚款总额高达670亿印度卢比(12亿美元)。《竞争法》的颁行已使公司在印度营商的方式发生了重大转型。
防范风险
中国公司怎样才能防止出现违反印度反垄断规定的情况?管理反垄断违法风险的最佳方式是确定风险来源,如与竞争对手之间的常规接触、产品捆绑销售以及不合理的销售条款。除此以外,如果公司在某一市场占据市场支配地位,就要特别注意固定价格时采用的方式。长期来看,定期对公司实施合规审计并对重要雇员开展培训是管理反垄断风险的最佳途径。
- 上一篇:印度通过《食品安全法》 2015/5/8
- 下一篇:印度的知识产权保护相关介绍(2) 2015/5/7